箕形阵作为PK赛季的强力阵法,核心优势在于前3回合压制敌方主将输出并保护副将,但它的针对性也带来明显弱点。破解关键在于调整主将位置、搭配特定战法组合,并利用兵种与速度机制形成反制。
最直接的破解方式是将核心输出武将调离主将位。箕形阵的减伤效果仅针对敌方主将,若队伍主力输出改为副将站位,便能大幅削弱该阵法价值。例如三势吕、爆头骑等依赖主将爆发的阵容,可改为吕布或张辽担任副将,同时选择曹操、周泰等辅助型武将担任主将。这种调整能保留队伍输出能力,同时规避箕形阵的核心压制效果。
搭配抵御类战法可进一步削弱箕形阵的收益。暂避其锋、御敌屏障等减伤技能能叠加覆盖箕形阵的3回合有效期,形成双重防护。尤其当箕形阵配合盛气凌敌等控制战法时,抵御效果能有效降低敌方连控爆发的威胁。象兵的延迟伤害机制可分散前3回合压力,配合治疗战法如刮骨疗毒、婴城自守,能拖过箕形阵的强势期。
箕形阵常见于蜀枪或吴骑阵容,利用盾兵对枪兵的克制可创造优势。例如太尉盾凭借高智力与减伤,能硬抗箕形阵期的伤害,后期通过司马懿的爆发反打。速度方面,抢先手施加虚弱或禁疗(如威谋靡亢、挫锐)能打乱敌方节奏,尤其针对依赖主动战法的箕形阵队伍。
随着赛季推进,中慢速队伍增多,箕形阵的收益可能下降。可替换为千里走单骑、忠勇义烈等泛用性更强的战法,避免因过度针对而浪费战法格。灵活调整阵容才能应对多样化的对手。
掌握这些要点后,即使面对高红箕形阵队伍也能游刃有余。